在全國經濟大發展的當今,燃氣安全生產面臨新的變革,城市人口的增多,社會經濟的發展,為燃氣行業帶來了生機,也帶來了壓力。在燃氣使用過程中,燃氣安全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而忽略了燃氣管道,設備安全隱患的監控,以及燃氣傳輸過程中的工作人員的安全問題,從而釀成重大損失。為了加強燃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于2002年6月29日通過公布,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十二五”期間,燃氣安全事故頻煩發生,建立全面的、以市場為導向,專注于燃氣安全監控管理,刻不容緩。燃氣安全監測綜合管理平臺將利用現有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有線無線通訊網以及先進的信息技術和設備,在建立總控制中心,構建聯系所有旗下子公司的安全監測管理平臺。
建成后的燃氣安全監測綜合管理平臺將具備監管和數據采集、信息集中匯總展現、數據分析和輔助決策等功能,成為燃氣安全關鍵區域安全監管和應急處置工作的指揮調度中樞。
根據安監局40號文及相關法律法規要求: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監測監控體系,完善控制措施。安全監測監控系統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規定。相關標準有:《AQ 3035-2010 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安全監控通用技術規范》;GB16808-2008《可燃氣體報警控制器》;GB 15322.1-2003《測量范圍為0~100 LEL的點型可燃氣體探測器》;GB3836.1-2000《爆炸性氣體環境用電氣設備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3836.2-2000《爆炸性氣體環境用電氣設備 第2部分:隔爆型”d”》;GB 12358-2006《作業場所環境氣體檢測報警儀通用技術要求》。
根據以上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及政府安監部門的要求及企業安全生產需求,通過建立一套安全監測監控系統可實現危險源的動態、可視化、可追溯在線管控。
燃氣安全監測綜合管理平臺滿足燃氣行業提高管理、防范和應對安全事故能力,利用技術手段加強日常安全監管工作,為燃氣行業發展保駕護航。通過科學的評估指標體系和模型,實現燃氣行業分類分級監管工作模式建立,提高安全資源利用率;通過實時在線監測先進技術,實現對燃氣泄漏、管道安全事故的超前防范和預警,提升安全化水平,預防和減少各類安全事故發生次數和降低事故損失。
燃氣安全涉及面廣、情況復雜、任務繁重,而且隨著城市經濟實體規模在不斷擴大、經濟行業類型日趨復雜、城市人口增加,影響燃氣安全的不確定因素和威脅燃氣安全的隱患越來越多,燃氣安全工作任重而道遠。傳統的安全監管人員難以適應目前繁重的監管任務,僅僅依靠現有的力量和管理方式,要實現對重點領域、重點部位、關鍵崗位無縫隙的安全監管和全過程的安全監控是非常困難的,難免存有安全監管上的漏洞和盲區。燃氣安全監測綜合管理平臺建成后,通過日常綜合監管系統、數據監測系統、傳感系統與管理系統,可充分發揮電子監管的作用,擴展監察范圍,提高集團監管能力,節約人力成本,提高安全監管的效率和準確率,是彌補監管力量不足的有效手段,符合燃氣安全監管發展的趨勢。
燃氣安全監測綜合管理平臺的建設將起到發揮治理防范事故,提升安全監管力度和工作效率,有效保障燃氣安全,實現安全快速聯動及事件預警的功能,平臺總體建設目標如下:
1、實現對燃氣安全的生產設備的動態實施監管,包括SCADA系統、環境、位置等,并結合GIS系統實現。
2、實現對安全生產日常工作的電子化管理,包括日常辦公,設備預警等。
3、GIS系統與SCADA系統的結合,實現針對突發事件的態勢分析、輔助決策與指揮調度,并形成閉環的管理。
4、平臺能夠實現與子公司監控平臺的對接。
5、建立燃氣安全監控設備信息的基礎資源庫,制定統一的數據采集標準,進行數據采集、編目、分級,實現設備信息數據分類歸檔、授權應用。
6、燃氣安全監測綜合管理平臺集成前端傳感器設備,并進行數據獲取,實現預警和告警。
7、能夠支持移動設備,實現對預警信息的通知通報。
8、設備管理系統,實現對前端設備自身的監控。